剛懷孕辦理生育服務單的時候,社區工作人員建了個微信群,群成員都是社區里預產期在同一個月份的孕媽。因為都在一個社區,預產期接近,寶寶都差不多大,大家聊天就很有共鳴。
很長一段時間,夜奶、自主入睡、睡整覺成為了群內熱詞。時不常,就會有媽媽在群里細數自家寶寶這段時間是如何落地醒、如何後半夜一小時醒一次、自己已經在崩潰的邊緣等等。此時,就會有人說,我家寶寶也差不多,自從生完寶寶,從來沒睡過好覺。自此,就開啟了睡渣寶寶「吐槽」模式。
似乎,許多媽媽都被寶寶的睡眠問題困擾。
而每當有媽媽說自家寶寶已經不吃夜奶,可以睡整覺,大家都會表示:天使寶寶!實名羨慕!細問如何做到的,通常得到的回答是,我也不知道,寶寶自己就不吃了。
似乎,天使寶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。
真的是這樣嗎?
其實,每一個寶寶都可以是天使寶寶。
通過「睡眠學習計劃」,睡渣寶寶也能學會一覺睡到大天亮。寶寶晚上應該睡多久總睡眠時長
新生兒期間,寶寶白天睡、晚上睡,似乎除了吃奶都在睡覺。那麼寶寶一天總共需要多長時間的睡眠呢?下圖是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(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s,NSF)建議的不同年齡段的睡眠時長。根據這份建議,白天加晚上,一天的總睡眠時長,3個月以內的寶寶在14~17個小時,1歲以內的寶寶在12~15個小時都是正常的。
不同年齡睡眠時長的發展
夜間睡眠時長
那麼,晚上寶寶應該睡多久呢?德國兒科醫生莫根羅特調研了0~10歲兒童的夜晚睡眠時長的變化後發現,一般新生兒的夜間睡眠時長是比較短的(大概8小時),然後隨著月齡增加而慢慢增加,在6個月左右,開始逐步穩定在10個小時左右,直到7歲,然後再緩慢減少(註:有星標的黃色細線代表參加研究的父母所給的記錄,粗線則是莫根羅特醫生修正後的結果)。
也就是說,6個月到7歲之間的寶寶,晚上平均可以睡10個小時左右。
夜晚睡眠時間隨年齡發展的變化
日間睡眠時長
根據莫根羅特醫生的研究,寶寶6個月之後直到7歲,晚上能睡大概10個小時左右,而除了新生兒期(3個月以內)在寶寶還比較小時(3歲以內),每天所需的總睡眠時長在11~15個小時。所以,小寶寶會通過白天的小覺來補充這部分睡眠。
睡眠時長的分布
新生兒的生物鐘還沒有建立起來,他們分不清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,所以白天和晚上的睡眠時長沒有明顯區別。等到寶寶3~6個月大時,生物鐘開始逐步建立,晚上會慢慢睡得比白天長。
下圖是美國睡眠狀態協會得出的研究數據,顯示了不同年齡的寶寶一天的平均日間和夜間睡眠時長,每一個黃色的色塊表示一次白天的小睡。
大概3個月時,由於生物鐘的逐步建立,寶寶晚上會明顯比白天睡得多,且白天一般會睡3次小覺。
6個月的時候,寶寶就有能力晚上一覺睡大概10個小時,且一般不用吃夜奶。睡眠長度的發展
晚上可以連續睡10個小時,而且不用吃夜奶,聽起來多麼美妙!
更美妙的是,6個月以後,所有健康的寶寶都能學會這種睡眠模式!
然而現實為什麼是許多媽媽會被睡渣寶寶所困擾呢?
了解寶寶一整晚的睡眠過程中都發生了什麼,就會知道為什麼寶寶會睡不好,以及應該如何教會寶寶睡整覺。寶寶晚上睡覺時都發生了什麼20世紀50年代,尤金·阿瑟瑞斯基(Eugene Aserinsky)和納撒尼爾·克萊特曼(Nathaniel Kleiman)發現,睡眠並不是一種穩定的狀態,睡眠過程中有兩種非常不同的睡眠類型,即快速眼動睡眠(REM睡眠,REM:Rapid Eye Movement)和非快速眼動睡眠(非REM睡眠)。我們可以簡單認為,REM睡眠即「做夢」,非REM睡眠即「深睡」,睡眠過程中,這兩種睡眠類型會多次交替出現。我們自己也有這種體會,睡著睡著就做夢了,而且還知道自己在夢中,或者迷迷糊糊會答應別人的問題,這種時候我們其實就處於非REM睡眠期。
所以,睡眠模式成熟的寶寶,雖然有能力一覺睡到天亮,但並不是說這一覺里寶寶一次都不會醒,實際上中途他會醒來很多次。下圖顯示了6個月以上且睡眠形態已經成熟(與成人相近)的寶寶的睡眠過程,可以看到睡眠過程是一個,清醒-做夢(REM睡眠)-深睡(非REM睡眠,可再細分為較淺的深睡和較深的深睡)。6個月以上孩子的睡眠模式
以晚上8點入睡為例(如果更早或更晚入睡,則可以相應的把時間提提前或延後),寶寶在睡著後不久,就會進入較深的深睡期,直到11點左右,也就是大概能睡3個小時左右。這期間,會有兩次從較深的深睡期醒來,此時醒來是半蘇醒的狀態(紅色箭頭),通常寶寶翻個身或吭嘰兩下就接著睡了。11點左右開始,則是較淺的深睡期和短暫蘇醒狀態(綠色箭頭)的交替。然後清晨5點左右會有第二次的較深的深睡期,和最後一次的做夢期、短暫蘇醒期和較淺深睡期,6點左右,寶寶就完成了夜間睡眠,開啟日間模式了。
短暫蘇醒時,寶寶比之前的半蘇醒狀態更清醒一些,一整夜,寶寶大概會這樣「醒」7次,凌晨3點之後頻率更高。天使寶寶這樣醒來後可以自己馬上再睡著,父母完全沒察覺寶寶醒了,比較天使的寶寶可能只需要哄一兩次,而每次醒來都會哭鬧,需要父母起來哄的寶寶,就是所謂的睡渣寶寶了。
一覺睡到天亮的確切含義是,在睡眠中途醒來後,寶寶有能力獨自再次入睡,不需要人為協助。寶寶為什麼會醒來哭鬧——因為無法自己再次入睡為什麼有些寶寶能獨自再次入睡,而有些卻會哭鬧呢?
其實,從睡眠途中醒來其實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發展出的「警覺系統」。遠古時代,當人類還是非常弱小的存在,四周危機四伏,整夜熟睡其實是非常危險的。所以,夜間多次醒來,其實是啟動了「警覺系統」,我們的祖先藉此查看自己所處的環境是否一切正常,寶寶也是一樣的。
他們醒來後會檢查自己身體是否正常,比如姿勢是否舒服、呼吸是否順暢、會不會太冷或太熱,也會檢查周圍事物是否一切正常。當寶寶學會了把入睡和某些活動或條件聯繫在一起,醒來後自己無法滿足這種條件時,「警覺系統」就會啟動,他只能通過哭鬧來叫醒父母,讓父母幫助自己重新恢復這種條件。
舉個栗子。如果寶寶已經習慣媽媽抱著輕輕搖晃著的狀態下入睡,當他3個小時後醒來檢查自己所處的環境時會發現,媽媽的溫暖和味道不見了,搖擺的感覺不見了,此時「警覺系統」便會啟動,告訴他很多事情不對勁了,他很危險,而他自己卻沒有能力恢復入睡時的狀態。所以,寶寶立刻清醒,開始哭鬧,直到媽媽重新抱起他輕輕搖晃,他才會重新入睡。除了上述的抱睡,還有奶睡、開車兜風睡等各種五花八門的助睡方式。
所以,寶寶醒來哭鬧和入睡習慣有關。當寶寶學習到「不依賴他人入睡才是正常的」(即,獨自入睡),那麼他醒來時,會感到環境一切正常,「警覺系統」就不會啟動,從而在徹底清醒前再度入睡。如此,寶寶便能一覺睡到天亮。
好消息是,孩子入睡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,只要給他們機會,所有健康的寶寶都可以學會。為什麼不建議「任他哭鬧」的訓練方式經常聽到一些人說,「讓他哭,別理他,哭累了就睡了」。他們背後的理論是,如果一哭就抱,等於獎勵哭鬧,孩子會學到,「我一哭就能得到我想要的」,如果不理他,學到的就是「哭是不管用的」。
雖然這種辦法有效,但並不值得提倡。因為,這種方式:見效慢:這種不理睬哭鬧的方式通常持續很多天才能見效,每次都得哭到睡著。如果此前寶寶已經習慣了某種入睡條件,他可能在完全不明白髮生了什麼的情況下,獨自躺在床上哭泣很久。寶寶可能因此覺得自己被遺棄,內心充滿不安全感。難堅持:很少聽說真的有父母能堅持到底,原因是聽寶寶持續哭鬧對大多數父母來講是難以忍受的。當父母因為不忍心而給了寶寶想要得到的入睡條件,比如抱睡,寶寶反而學到的是,只要我哭得長一點,久一點,就能得到想要的,我最終能得到我想要的,長時間哭鬧是值得的。這反而會讓問題更嚴重。「睡眠學習計劃」讓寶寶學會獨自入睡「睡眠學習計劃」的基礎是理查德·費貝爾教授(Dr.Richard Ferber)在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兒童睡眠研究中心研究出來的幾個原則。
這個計劃和「任他哭鬧」的訓練方式不同之處在於,寶寶哭鬧時父母不會置之不理,但也不會得到他想要的,而是父母有原則的親近。因為父母還是會來探望安慰,所以寶寶不會哭鬧那麼久。同時,父母只是來探望卻不會給到他想要的入睡幫助,此時,寶寶學會的便是,「哭鬧不能得到我想要的,爸爸/媽媽只會過來安慰我一下下」。通過拉長去探望寶寶的時間,他會慢慢明白,「哭再久也沒用的,爸爸/媽媽還是只是來看我而已」。久而久之,寶寶就會知道,「爸爸/媽媽的探望不值得費勁力氣去爭取,我好睏啊,我還是睡覺好了」。最後,獨自入睡便成了正常的事情,夜裡醒來寶寶也可以不需要父母的幫助再次入睡。
顯然,相比對寶寶置之不理,「睡眠學習計劃」更容易貫徹,而只有貫徹,寶寶才能學會獨自入睡。如何執行「睡眠學習計劃」晚上的睡眠學習確認寶寶至少滿6個月,身體健康(如果寶寶身體不適,比如有感冒、拉肚子癥狀,就要暫緩或中止計劃,直到寶寶康復,對於生病的寶寶,得到你的關愛比養成習慣更重要)。白天或晚上,在固定時間讓寶寶上床。以往所有的哄睡手段,都要和入睡的時間點間隔至少半小時(比如,如果以往是奶睡的,那麼就要在睡前半小時喂完奶)。上床前,和寶寶在和諧的氛圍下親密互動,完成睡前儀式(例如洗澡、唱歌、講故事)。睡前儀式完成後,在寶寶清醒的狀態下,將他放上床,道晚安,親親寶寶,給寶寶睡前儀式的結束信號。離開房間。開始計時3分鐘(不要憑感覺,要看錶)。如果期間寶寶哭鬧,離開房間3分鐘後,回到房間探望。可以用溫柔但堅定的聲音跟他說話,撫摸他,不要做其他事,比如抱起他或他以往習慣的其他入睡幫助。只需要讓他知道你沒有拋棄他,會在他身邊關愛他即可。不論寶寶是否已經平復,最多2分鐘後,離開房間。第二次計時,把時間拉長到5分鐘。如果寶寶繼續哭鬧,5分鐘後,再去看望他,做第8條中的事。不論寶寶是否已經平復,最多2分鐘後,離開房間。第三次計時,這次拉長到7分鐘。如果寶寶還不睡,從第三次開始,每隔7分鐘看望一次,直到寶寶自己睡著。第二天,寶寶獨自在床上的時間以5分鐘開始,最後拉長到10分鐘並保持。第三天,以7分鐘開始,最後拉長到10分鐘。第四天,保持10分鐘。只有寶寶真的哭鬧才進房間,如果只是小聲吭嘰,可以再等等,他可能自己會安靜下來。去看寶寶前的等待時間表
白天的睡眠學習
白天如果寶寶躺在床上30~45分鐘還不睡,就把他從床上抱起來,讓他保持清醒,直到下一次的小睡時間。這段時間內,要讓他保持清醒狀態可能會很辛苦苦。你的孩子可能脾氣不好,或者在遊戲當中睡著。這種情況下,可以給他蓋上小杯子,讓他睡15分鐘。畢竟他在沒有你的幫助下自己睡著了。
重要的是,白天和早上要在同一個時間叫醒你的寶寶,即使他醒著躺在床上。因為如果他有機會補覺的話,就會養成不良的睡眠習慣,這麼一來,睡眠學習計劃也就沒有用了。
每個寶寶對睡眠學習計劃的反應不同,哭鬧的時間也不同,少數情況下寶寶第一天可能要哭1~2小時,但只要堅持,通常3天後問題就會有明顯改善,甚至解決。一般不超過1個星期(最慢2個星期),寶寶就能學會獨自入睡,並一覺到天亮。「睡眠學習計劃」的個性化調整白天晚上分步學習
雖然白天和晚上同時執行學習計劃,寶寶會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,進而會更快學會獨自入睡,但一切計劃還是要符合父母的需求,如果不想同時執行,那麼可以先在白天執行,晚上一切照舊。
幸運的話,寶寶會把白天新學到的入睡能力也用到夜裡。
如果1~2周後,寶寶在白天可以獨自入睡,但夜裡還是醒來,需要父母的協助才能再次入睡,再在晚上執行計劃。
改變等待時間
如果認為3分鐘太長,父母無法忍受或覺得不妥,也可以把等待的時間縮短,比如30~60秒後就來探望安慰,但停留在房間的時間不要拉長,最長2分鐘。這種方法,需要足夠的耐心,可能整體的學習時間會拉長,但好在,最後還是可以見效的。「睡眠學習計劃」成功的關鍵家人達成一致:任何一方不贊成,計劃都不會成功。制定計劃表:睡眠學習計劃成功與否,在於是否能嚴格執行離開-探望的時間表,而不是具體間隔時間是多久。所以,事先制定一個離開-探望的時間計劃表有助於計劃的成功。有了這樣一個計劃表,父母會清楚地知道當下應該做什麼,下一步應該做什麼,寶寶也會從你「有原則的親近」中,感受到你的堅定,從而「屈服」於你。選擇合適的開始時間:預留2周的學習時間,學習計劃執行期間,不要改變地點,比如執行中途帶寶寶度假。善用睡眠記錄表:將寶寶睡覺、吃奶、哭鬧的時間記錄下來,有助於掌握學習進程,增加信心。爸爸媽媽不要在同一個夜晚執勤:爸爸媽媽可以輪流執勤,前兩個晚上由執行力更強的人(而不是寶寶習慣的人)負責。最後,傾聽內心的聲音,違背自己的心做任何事情,都是不值得的。
如果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,最好不要開始,因為執行過程中,會給父母和寶寶很大壓力,如果沒有很強的執行動機去貫徹而半途而廢,反而會使問題更嚴重。
如果覺得可以接受晚上醒來哄睡寶寶,那麼也不必為了學習而學習,因為最後,即使沒有這項訓練,寶寶3歲左右也會自己學會的。
參考資料:
1.《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》,[德]安尼特·卡斯特-察恩 哈特穆特·莫根羅特,中信出版社
想讓寶寶睡整覺又不忍心看他哭鬧?試試這個方法
剛懷孕辦理生育服務單的時候,社區工作人員建了個微信群,群成員都是社區里預產期在同一個月份的孕媽。因為都在一個社區,預產期接近,寶寶都差不多大,大家聊天就很有共鳴。
很長一段時間,夜奶、自主入睡、睡整覺成為了群內熱詞。時不常,就會有媽媽在群里細數自家寶寶這段時間是如何落地醒、如何後半夜一小時醒一次、自己已經在崩潰的邊緣等等。此時,就會有人說,我家寶寶也差不多,自從生完寶寶,從來沒睡過好覺。自此,就開啟了睡渣寶寶「吐槽」模式。
似乎,許多媽媽都被寶寶的睡眠問題困擾。
而每當有媽媽說自家寶寶已經不吃夜奶,可以睡整覺,大家都會表示:天使寶寶!實名羨慕!細問如何做到的,通常得到的回答是,我也不知道,寶寶自己就不吃了。
似乎,天使寶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。
真的是這樣嗎?
其實,每一個寶寶都可以是天使寶寶。
通過「睡眠學習計劃」,睡渣寶寶也能學會一覺睡到大天亮。
寶寶晚上應該睡多久
總睡眠時長
新生兒期間,寶寶白天睡、晚上睡,似乎除了吃奶都在睡覺。那麼寶寶一天總共需要多長時間的睡眠呢?下圖是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(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s,NSF)建議的不同年齡段的睡眠時長。根據這份建議,白天加晚上,一天的總睡眠時長,3個月以內的寶寶在14~17個小時,1歲以內的寶寶在12~15個小時都是正常的。
不同年齡睡眠時長的發展
夜間睡眠時長
那麼,晚上寶寶應該睡多久呢?德國兒科醫生莫根羅特調研了0~10歲兒童的夜晚睡眠時長的變化後發現,一般新生兒的夜間睡眠時長是比較短的(大概8小時),然後隨著月齡增加而慢慢增加,在6個月左右,開始逐步穩定在10個小時左右,直到7歲,然後再緩慢減少(註:有星標的黃色細線代表參加研究的父母所給的記錄,粗線則是莫根羅特醫生修正後的結果)。
也就是說,6個月到7歲之間的寶寶,晚上平均可以睡10個小時左右。
夜晚睡眠時間隨年齡發展的變化
日間睡眠時長
根據莫根羅特醫生的研究,寶寶6個月之後直到7歲,晚上能睡大概10個小時左右,而除了新生兒期(3個月以內)在寶寶還比較小時(3歲以內),每天所需的總睡眠時長在11~15個小時。所以,小寶寶會通過白天的小覺來補充這部分睡眠。
睡眠時長的分布
新生兒的生物鐘還沒有建立起來,他們分不清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,所以白天和晚上的睡眠時長沒有明顯區別。等到寶寶3~6個月大時,生物鐘開始逐步建立,晚上會慢慢睡得比白天長。
下圖是美國睡眠狀態協會得出的研究數據,顯示了不同年齡的寶寶一天的平均日間和夜間睡眠時長,每一個黃色的色塊表示一次白天的小睡。
大概3個月時,由於生物鐘的逐步建立,寶寶晚上會明顯比白天睡得多,且白天一般會睡3次小覺。
6個月的時候,寶寶就有能力晚上一覺睡大概10個小時,且一般不用吃夜奶。
睡眠長度的發展
晚上可以連續睡10個小時,而且不用吃夜奶,聽起來多麼美妙!
更美妙的是,6個月以後,所有健康的寶寶都能學會這種睡眠模式!
然而現實為什麼是許多媽媽會被睡渣寶寶所困擾呢?
了解寶寶一整晚的睡眠過程中都發生了什麼,就會知道為什麼寶寶會睡不好,以及應該如何教會寶寶睡整覺。
寶寶晚上睡覺時都發生了什麼
20世紀50年代,尤金·阿瑟瑞斯基(Eugene Aserinsky)和納撒尼爾·克萊特曼(Nathaniel Kleiman)發現,睡眠並不是一種穩定的狀態,睡眠過程中有兩種非常不同的睡眠類型,即快速眼動睡眠(REM睡眠,REM:Rapid Eye Movement)和非快速眼動睡眠(非REM睡眠)。我們可以簡單認為,REM睡眠即「做夢」,非REM睡眠即「深睡」,睡眠過程中,這兩種睡眠類型會多次交替出現。我們自己也有這種體會,睡著睡著就做夢了,而且還知道自己在夢中,或者迷迷糊糊會答應別人的問題,這種時候我們其實就處於非REM睡眠期。
所以,睡眠模式成熟的寶寶,雖然有能力一覺睡到天亮,但並不是說這一覺里寶寶一次都不會醒,實際上中途他會醒來很多次。下圖顯示了6個月以上且睡眠形態已經成熟(與成人相近)的寶寶的睡眠過程,可以看到睡眠過程是一個,清醒-做夢(REM睡眠)-深睡(非REM睡眠,可再細分為較淺的深睡和較深的深睡)。
6個月以上孩子的睡眠模式
以晚上8點入睡為例(如果更早或更晚入睡,則可以相應的把時間提提前或延後),寶寶在睡著後不久,就會進入較深的深睡期,直到11點左右,也就是大概能睡3個小時左右。這期間,會有兩次從較深的深睡期醒來,此時醒來是半蘇醒的狀態(紅色箭頭),通常寶寶翻個身或吭嘰兩下就接著睡了。11點左右開始,則是較淺的深睡期和短暫蘇醒狀態(綠色箭頭)的交替。然後清晨5點左右會有第二次的較深的深睡期,和最後一次的做夢期、短暫蘇醒期和較淺深睡期,6點左右,寶寶就完成了夜間睡眠,開啟日間模式了。
短暫蘇醒時,寶寶比之前的半蘇醒狀態更清醒一些,一整夜,寶寶大概會這樣「醒」7次,凌晨3點之後頻率更高。天使寶寶這樣醒來後可以自己馬上再睡著,父母完全沒察覺寶寶醒了,比較天使的寶寶可能只需要哄一兩次,而每次醒來都會哭鬧,需要父母起來哄的寶寶,就是所謂的睡渣寶寶了。
一覺睡到天亮的確切含義是,在睡眠中途醒來後,寶寶有能力獨自再次入睡,不需要人為協助。
寶寶為什麼會醒來哭鬧——因為無法自己再次入睡
為什麼有些寶寶能獨自再次入睡,而有些卻會哭鬧呢?
其實,從睡眠途中醒來其實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發展出的「警覺系統」。遠古時代,當人類還是非常弱小的存在,四周危機四伏,整夜熟睡其實是非常危險的。所以,夜間多次醒來,其實是啟動了「警覺系統」,我們的祖先藉此查看自己所處的環境是否一切正常,寶寶也是一樣的。
他們醒來後會檢查自己身體是否正常,比如姿勢是否舒服、呼吸是否順暢、會不會太冷或太熱,也會檢查周圍事物是否一切正常。當寶寶學會了把入睡和某些活動或條件聯繫在一起,醒來後自己無法滿足這種條件時,「警覺系統」就會啟動,他只能通過哭鬧來叫醒父母,讓父母幫助自己重新恢復這種條件。
舉個栗子。如果寶寶已經習慣媽媽抱著輕輕搖晃著的狀態下入睡,當他3個小時後醒來檢查自己所處的環境時會發現,媽媽的溫暖和味道不見了,搖擺的感覺不見了,此時「警覺系統」便會啟動,告訴他很多事情不對勁了,他很危險,而他自己卻沒有能力恢復入睡時的狀態。所以,寶寶立刻清醒,開始哭鬧,直到媽媽重新抱起他輕輕搖晃,他才會重新入睡。除了上述的抱睡,還有奶睡、開車兜風睡等各種五花八門的助睡方式。
所以,寶寶醒來哭鬧和入睡習慣有關。當寶寶學習到「不依賴他人入睡才是正常的」(即,獨自入睡),那麼他醒來時,會感到環境一切正常,「警覺系統」就不會啟動,從而在徹底清醒前再度入睡。如此,寶寶便能一覺睡到天亮。
好消息是,孩子入睡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,只要給他們機會,所有健康的寶寶都可以學會。
為什麼不建議「任他哭鬧」的訓練方式
經常聽到一些人說,「讓他哭,別理他,哭累了就睡了」。他們背後的理論是,如果一哭就抱,等於獎勵哭鬧,孩子會學到,「我一哭就能得到我想要的」,如果不理他,學到的就是「哭是不管用的」。
雖然這種辦法有效,但並不值得提倡。因為,這種方式:
見效慢:這種不理睬哭鬧的方式通常持續很多天才能見效,每次都得哭到睡著。如果此前寶寶已經習慣了某種入睡條件,他可能在完全不明白髮生了什麼的情況下,獨自躺在床上哭泣很久。寶寶可能因此覺得自己被遺棄,內心充滿不安全感。難堅持:很少聽說真的有父母能堅持到底,原因是聽寶寶持續哭鬧對大多數父母來講是難以忍受的。當父母因為不忍心而給了寶寶想要得到的入睡條件,比如抱睡,寶寶反而學到的是,只要我哭得長一點,久一點,就能得到想要的,我最終能得到我想要的,長時間哭鬧是值得的。這反而會讓問題更嚴重。「睡眠學習計劃」讓寶寶學會獨自入睡
「睡眠學習計劃」的基礎是理查德·費貝爾教授(Dr.Richard Ferber)在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兒童睡眠研究中心研究出來的幾個原則。
這個計劃和「任他哭鬧」的訓練方式不同之處在於,寶寶哭鬧時父母不會置之不理,但也不會得到他想要的,而是父母有原則的親近。因為父母還是會來探望安慰,所以寶寶不會哭鬧那麼久。同時,父母只是來探望卻不會給到他想要的入睡幫助,此時,寶寶學會的便是,「哭鬧不能得到我想要的,爸爸/媽媽只會過來安慰我一下下」。通過拉長去探望寶寶的時間,他會慢慢明白,「哭再久也沒用的,爸爸/媽媽還是只是來看我而已」。久而久之,寶寶就會知道,「爸爸/媽媽的探望不值得費勁力氣去爭取,我好睏啊,我還是睡覺好了」。最後,獨自入睡便成了正常的事情,夜裡醒來寶寶也可以不需要父母的幫助再次入睡。
顯然,相比對寶寶置之不理,「睡眠學習計劃」更容易貫徹,而只有貫徹,寶寶才能學會獨自入睡。
如何執行「睡眠學習計劃」
晚上的睡眠學習
確認寶寶至少滿6個月,身體健康(如果寶寶身體不適,比如有感冒、拉肚子癥狀,就要暫緩或中止計劃,直到寶寶康復,對於生病的寶寶,得到你的關愛比養成習慣更重要)。白天或晚上,在固定時間讓寶寶上床。以往所有的哄睡手段,都要和入睡的時間點間隔至少半小時(比如,如果以往是奶睡的,那麼就要在睡前半小時喂完奶)。上床前,和寶寶在和諧的氛圍下親密互動,完成睡前儀式(例如洗澡、唱歌、講故事)。睡前儀式完成後,在寶寶清醒的狀態下,將他放上床,道晚安,親親寶寶,給寶寶睡前儀式的結束信號。離開房間。開始計時3分鐘(不要憑感覺,要看錶)。如果期間寶寶哭鬧,離開房間3分鐘後,回到房間探望。可以用溫柔但堅定的聲音跟他說話,撫摸他,不要做其他事,比如抱起他或他以往習慣的其他入睡幫助。只需要讓他知道你沒有拋棄他,會在他身邊關愛他即可。不論寶寶是否已經平復,最多2分鐘後,離開房間。第二次計時,把時間拉長到5分鐘。如果寶寶繼續哭鬧,5分鐘後,再去看望他,做第8條中的事。不論寶寶是否已經平復,最多2分鐘後,離開房間。第三次計時,這次拉長到7分鐘。如果寶寶還不睡,從第三次開始,每隔7分鐘看望一次,直到寶寶自己睡著。第二天,寶寶獨自在床上的時間以5分鐘開始,最後拉長到10分鐘並保持。第三天,以7分鐘開始,最後拉長到10分鐘。第四天,保持10分鐘。只有寶寶真的哭鬧才進房間,如果只是小聲吭嘰,可以再等等,他可能自己會安靜下來。去看寶寶前的等待時間表
白天的睡眠學習
白天如果寶寶躺在床上30~45分鐘還不睡,就把他從床上抱起來,讓他保持清醒,直到下一次的小睡時間。這段時間內,要讓他保持清醒狀態可能會很辛苦苦。你的孩子可能脾氣不好,或者在遊戲當中睡著。這種情況下,可以給他蓋上小杯子,讓他睡15分鐘。畢竟他在沒有你的幫助下自己睡著了。
重要的是,白天和早上要在同一個時間叫醒你的寶寶,即使他醒著躺在床上。因為如果他有機會補覺的話,就會養成不良的睡眠習慣,這麼一來,睡眠學習計劃也就沒有用了。
每個寶寶對睡眠學習計劃的反應不同,哭鬧的時間也不同,少數情況下寶寶第一天可能要哭1~2小時,但只要堅持,通常3天後問題就會有明顯改善,甚至解決。一般不超過1個星期(最慢2個星期),寶寶就能學會獨自入睡,並一覺到天亮。
「睡眠學習計劃」的個性化調整
白天晚上分步學習
雖然白天和晚上同時執行學習計劃,寶寶會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,進而會更快學會獨自入睡,但一切計劃還是要符合父母的需求,如果不想同時執行,那麼可以先在白天執行,晚上一切照舊。
幸運的話,寶寶會把白天新學到的入睡能力也用到夜裡。
如果1~2周後,寶寶在白天可以獨自入睡,但夜裡還是醒來,需要父母的協助才能再次入睡,再在晚上執行計劃。
改變等待時間
如果認為3分鐘太長,父母無法忍受或覺得不妥,也可以把等待的時間縮短,比如30~60秒後就來探望安慰,但停留在房間的時間不要拉長,最長2分鐘。這種方法,需要足夠的耐心,可能整體的學習時間會拉長,但好在,最後還是可以見效的。
「睡眠學習計劃」成功的關鍵家人達成一致:任何一方不贊成,計劃都不會成功。制定計劃表:睡眠學習計劃成功與否,在於是否能嚴格執行離開-探望的時間表,而不是具體間隔時間是多久。所以,事先制定一個離開-探望的時間計劃表有助於計劃的成功。有了這樣一個計劃表,父母會清楚地知道當下應該做什麼,下一步應該做什麼,寶寶也會從你「有原則的親近」中,感受到你的堅定,從而「屈服」於你。選擇合適的開始時間:預留2周的學習時間,學習計劃執行期間,不要改變地點,比如執行中途帶寶寶度假。善用睡眠記錄表:將寶寶睡覺、吃奶、哭鬧的時間記錄下來,有助於掌握學習進程,增加信心。爸爸媽媽不要在同一個夜晚執勤:爸爸媽媽可以輪流執勤,前兩個晚上由執行力更強的人(而不是寶寶習慣的人)負責。
最後,傾聽內心的聲音,違背自己的心做任何事情,都是不值得的。
如果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,最好不要開始,因為執行過程中,會給父母和寶寶很大壓力,如果沒有很強的執行動機去貫徹而半途而廢,反而會使問題更嚴重。
如果覺得可以接受晚上醒來哄睡寶寶,那麼也不必為了學習而學習,因為最後,即使沒有這項訓練,寶寶3歲左右也會自己學會的。
參考資料:
1.《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》,[德]安尼特·卡斯特-察恩 哈特穆特·莫根羅特,中信出版社